[成果]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我国中小学现阶段学校软环境究竟如何?什么样的学校软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召开发布会,依据北师大首创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对我国中小学校积极心理环境质量的“体检结果”,并率先提出设立“学校心理环境预警线”。基于该指数,建立起了学校心理软环境的全国标准。参照此标准,大至各区县,小至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找到自身在全国所处的具体位置、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具体方向,及时发现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判断和改善学校的心理软环境。该指数的研制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科学方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民生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等多项国家重要政策要求建立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学校,包括良好的学校硬环境和心理软环境。近年来,我国已在学校硬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学校软环境建设相对薄弱,这和当前我国缺乏学校软环境的明确监测评价指标、手段和标准密切相关。
这一指数首次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校心理软环境的整体状况、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在软环境质量上差异巨大,约11%的中小学校心理软环境处于“心理环境预警线”之下,在学校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并及时督导改进。虽然学校心理软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教师学历和职称等因素有一定正向联系,但是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否发达地区,也不论学校教师平均学历和职称的高低,学校软环境质量上都普遍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在抓紧学校优质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学校优质软环境的建设,从资源投放、教师培训、学校制度和文化建设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到安全与秩序,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接纳和支持,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个性化的关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可以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31个省市区、100个区县、600多所学校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良好的学校心理软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激发积极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著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与问题行为,并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积极的学校心理软环境可显著调节、修正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不良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消极影响。研究显示:在心理软环境好的学校中,家庭背景不良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们与家庭背景良好学生的心理发展差异明显减小;而在心理软环境差的学校,家庭背景不良的学生心理发展最差,与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存在更大的发展差异。这表明良好的学校心理软环境可以显著促进教育公平。
据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介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在国内率先提出对中小学校心理环境进行全面体检,把脉学校心理软环境的理念。该指数以国家科技部基础工作重点专项“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建立的全国代表性数据库为依托,以其中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个区县600多所学校7万多中小学生对于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活动的报告为基础,第一次客观反映了全国小学和初中学生对学校环境的直接感受,揭示了义务教育阶段全国中小学校心理环境存在巨大的校际、区域和城乡差异。
指数依据学生在学校、生活、交往中的实际感知和体验,从安全与秩序、接纳与支持、公平与公正、鼓励自主与合作4个方面10项指标入手,系统评估学校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和秩序良好的校园和班级环境”,“有效防止校园欺负、违规违纪等问题”,“在师生、生生和学校总体上建立接纳、支持、信任和友好的人际氛围”,“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帮助”,“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积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等均成为检验学校心理软环境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初中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显著改善了中小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进一步拓展、充实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内涵,强调在优化学校硬环境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学校心理软环境的建设,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改变当前学校和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分数GDP”问题、落实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监测与评价改革的政策提供了可操作的科学方法和实证科学数据支撑。该指数的应用和进一步完善将为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时监控学校心理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方向,并引导全社会重视建设有助于亿万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心理环境。
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协同建设,集聚了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优势资源。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开展基于证据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协同创新研究,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学术高地和实践平台,对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和改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