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专业成长引导体系是教师发展最需要的支持

类别:最新动态 |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发布时间:12/5/2016 1:59:17 PM

11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举办了首次特约观察员线上沙龙,主题为“教师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观察员们围绕教师成长的内外在环境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有针砭时弊,对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了尖锐的评判;也有期待憧憬,对教师发展环境的改善充满希望。菲尔麦德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张悦认为,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当属“科学系统且有制度保障的专业成长引导体系”。


张悦,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我目前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专业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主要针对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开展教育评价。我们使用各种量表和大数据平台工具,开展访谈、录制视频,搜集数据、分析样本,以科学、全面、严谨的态度审视被评价单位的综合发展和教育教学情况,为其改进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在进入这家机构之前,我曾在北京的一所中学任职,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感觉自身当年作为教师,最迫切的需求是有人传帮带,有专家、有单位能够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能够遇到比较了解自己的领导、同事,能结合自己的特点给予一些指点,对于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成长会是莫大的幸运。但满足这种需求,若是只能靠运气,肯定是不够的。


  当下,在各类教育机构中,对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开展的比较有针对性,但新教师一旦成为“老教师”,基本就进入“大锅饭”学习状态了。诚然,各级各地学校,每年都会通过大量的讲座、报告,包括暑期、寒假的集体教学研讨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期间邀请专家、购买课程、设计活动都会耗费大量的心血和金钱。但要问相应的效果,却变得模糊和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参加本次在线沙龙前,我电话约谈了5位教师,包括了公立、私立、中学、小学等不同类型。根据他们的反馈,每年每人都有至少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一周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每年所在学校都能邀请3-5位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每年所在省份、地市都会组织统一师资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内容涵盖教育理论、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等方方面面。但聊到具体成效时,大家普遍的感受是,很有收获,但自己还是不知往哪个方向努力。


  我想,在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给我们呈现的前景,就是私人订制和个性化服务。及至今天讨论的教师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真正符合教师需求的,可能不是大而全的豪华资源包,小而精并且切实针对教师个体某个短板的培训,可能更能显现出它的价值。而这种针对性,可以是对短板技能的补偿,更可以是对个性、对特长、对爱好、对兴趣的契合。这种契合,不单能够提升教师素养,更能激发工作热情,为学校打造出既专业、又有特点的教学艺术家。


  而要达成上述目标,单靠学校领导观察、教学组长评判、同事评议评价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科学工具,辅以制度保障,让专业化的评价去分析甄别教师,为他们提供支持。


  教育评价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中观层面专门针对教师开展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为例,教师可以藉此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特点,把握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评价过程还可作为学习场景使用,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